【羊城晚报】寒夜中,急诊科内“温暖如春”| 新春走基层

冷!1月24日广州录得最低气温-4.3℃!虽然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热火朝天,羊城晚报记者夜探急诊科,感受到的是“温暖如春”。


前来看急诊的患者要先量血压
39℃!烧得满面通红的阿峰在家里硬扛了几个小时后,最终选择裹了件羽绒服来看急诊。
当天20时许,记者看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几个诊室中最忙的是内科,候诊人群从诊室里一直排到诊室外几米,除了像阿峰这样发热患者外,因气温骤降,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患者也增加了。


家属和患者在等候
“这两天我们急诊的‘热度’其实是降了,日均接诊量近两个月来首次降至500人次以下,元旦高峰期一度达到1043人次,医护人员总算能缓口气了。”急诊科廖瑾莉副主任医师说。她分析,这与呼吸道疾病正在回落,加之寒假等因素有关,不过急诊收治的重病患者一直没有减少。


前来看急诊的患者要先量血压
“903床马上去做CTA,905床申请床边CRRT……” 短短半个小时,急诊科抢救室一下子来了三个重病患者,一例是突发呼吸困难的高龄老人、一例是心衰加重的尿毒症患者、一例是午睡中不明原因陷入昏迷的中年男性。
当班的急诊住院总、90后医生张永恕快速下着医嘱,刚和其他科室完成对接后,又几个箭步走回抢救室,重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需要密切关注。

抢救室里医生给患者上检查仪器
每个值班日,张医生的活动范围不出医院,主要集中在急诊科,微信步数近2万步。总是步履匆匆,且为了方便操作,记者注意到包括张永恕在内的大部分急诊医护只穿了件薄薄的打底衣加白大褂。

张永恕在抢救室观察患者
“这两天气温骤降,患肺炎的高龄老人较多,病情较重。此外,心脑血管意外也高发,那位昏迷患者我们首先考虑的还是脑卒中,等头颈检查结果出来后,会马上请神经科会诊。”
当天21时许,张永恕终于吃上了晚饭,从早上8时到现在,他已经收治了30多个重病患者,其中近一半为外地患者。中山一院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承担疑难重症诊治的重任。
“我们编制的抢救床位目前只有9张,其他重病患者只能安排他们暂时在走廊、候诊大厅留观。让他们回去不安全、不忍心,我们是应收尽收。可是这两天这么冷!”急诊科护士长刘强强说起来就有些着急。


幸好今年第一波降温时急诊大厅的几个大门新装了暖风帘,这两天急诊科紧急加购了13个屏风,可以为大厅留观患者挡挡风、多一点隐私保护。医院后勤部门正在加班加点进行管道改造,预计三四天后,一楼就有单独的供暖。“春节时,冷空气再来,急诊科也会是暖乎乎的。”


医生正在给患者进行检查
“快!快!马上送耳鼻喉病区。”当天22时许,一名双手捧着脸盆,鲜血不停从鼻孔、口腔涌出的患者被从救护车上推了下来。这是一名外地来中山一院看骨科的患者,刚在医院附近的酒店住下,就鼻出血不止,打了120。
“可能和天冷导致鼻黏膜破裂有关,也不排除是其他原因。”这是急诊区护士长卢鹏当日第9次跟随救护车出车了。作为区护长,他其实并不需要跟车,但为了保障一线护士每周能休息两天,他和另一个护士长张凡主动请缨上车班,“否则他们太累了,容易生病,到时候我们人手就更紧张了。”

患者被推进抢救室
春节将至,刘强强最担心的也是人手紧缺问题,春节期间门诊关闭,急诊重病多、突发情况多,每天都要安排区护士长值班,这样护士们才有主心骨。
为此,他也向护理部申请其他科室护士来支援,也有别的科室护士长主动“私聊”他说春节会派人支援,这让刘强强的心暖暖的。“算下来,这个春节我们能有10个左右的‘外援’。”

护士正在给患者抽血

当被问及想对街坊们说句什么心里话时,张永恕说:“大家别担心,我们急诊没有节假日之分,24小时开门,春节期间有急危重症都可以来急诊,我们会尽全力来救治。”
当天23时,记者离开时,广州夜色已深,路上行人稀少,急诊科里依旧灯火通明,照亮了黑暗,也温暖了漫漫冬夜。
文/记者 陈辉
图、视频/记者 林桂炎 梁喻 徐安实
报道链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59/52465324.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4-01-25